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及趋势

      汽车零部件是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,也是支撑汽车产业作为国家经济与科技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行业。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、网联化、智能化、共享化快速发展,整车厂与汽车零部件企业间的配套供应关系逐渐成熟,推动企业向专业化程度更高、规模更大、技术更密集等方向发展。

发展现状

      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石,支撑着全球数万亿美元的汽车市场。按照专业化分工程度,汽车零部件产值约占整车产值的50%-70%。

目前,全球汽车零部件市场呈现出“三足鼎立”态势,亚太地区占据最大的份额,约为40%。欧洲和北美地区分别占据25%和20%左右的份额。根据《美国汽车新闻》发布的2023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显示,共有13家中国企业入围,同比增加3家,总数仅次于日本(22家)、美国(18家)和德国(15家),排名全球第四。

      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规模发展和本地化配套能力上已达到国际前列,部分关键技术逐渐打破外资垄断。

产业简介

      汽车零部件是机动车辆及其车身的各种零配件,数量众多,且结构复杂,按性质分,传统汽车零部件可分为发动机系统类、传动系统类、制动系统类、悬架系统类、转向系统类、电气系统类等;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可分为动力电池系统、电驱动系统和电控系统等。当前汽车供应链模式下,整车厂完成外覆盖件冲压、整车焊装及喷涂,再将其他所有白车身、座椅、悬架结构件的冲压环节和组件焊接环节交由零部件供应商生产。

      整车厂将零部件厂生产的白车身组件,再与厂内自产的外覆盖件一起焊装为白车身,而后喷涂、总装,完成整车制造流程。

       零部件厂商与整车厂一般采取逐级供应的方式进行配套,一级供应商为整车厂商配套,二、三级供应商为一级供应商配套。一级供应商主要供应系统总成或模块化零部件,如发动机总成、变速器总成、座椅系统等,可能是整车厂商的子公司或参股公司,二、三级供应商主要为一级供应商配套单个产品,如变速器齿轮等,一般都是独立供应商。

产业趋势

      第一,短链化。全球劳动力成本提升和航运成本的高波动性,迫使企业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以缩链降本的方式保持成本优势。传统燃油车零部件数量约3万个,普通电动车零部件数量约1-2万,三电系统代替传统三大件导致零部件数量降低,新工艺如一体化压铸使零部件数量进一步压缩。

      第二,电动化。电动化转型是全球汽车产业的大势所趋,尽管近期因电动车销售放缓、政府优惠措施退坡、基础设施不完备等原因,部分车企推迟了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,但这并不会逆转汽车产业向电动化、智能化转型的大势所趋。全球减碳及电动化趋势迅速扩张,而电动汽车较燃油车而言,零部件数量更少,所需供应商数量更少,价值更加集中在芯片、操作系统等知识密集型部件中,并面临着日渐加剧的地缘风险。

      第三,整零关系从链式向协同共生方向转变,一、二级供应商之间的边界逐渐模糊,主机厂直接参与Tier2 及以下供应商的直接沟通,缩短了信息传导路径。因此,全球汽车供应链呈现逐渐收敛态势,以构建更加完善、安全的供应体系。

 

新闻资讯

NEWS